台湾范文 台湾范文瑛的个人资料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台湾范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台湾范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...
扫一扫用手机浏览
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札记的范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札记的范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正文主要包括个人成长经历(从上小学或7周岁写起,就读学校、担任职务、所受奖励与处分、参加何种进步组织、有无相关政治历史问题等),个人思想演变(这是主体部分,结合成长经历谈对一些重大政治问题的认识等等)和家庭主要成员、主要社会关系的情况(家庭成员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该怎么写,主要社会关系一般是对本人有较大影响的亲属,谈谈他们和自己的关系、民族、职业、单位及政治面貌等),大致就是这三部分。
扩展资料: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。如司马迁的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即具有自传性质。王充的《论衡·自纪篇》、江淹的《自序论》或者陶渊明的《五柳先生传》等均为自传。 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(虽然有少数例外),直到15世纪,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。自传作品***用多种形式,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(包括信件、日记、札记、回忆录、忆往),到正式的自传。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《忏悔录》、纳巴科夫的《回忆录》(1951)等。还有台湾名人郑丰喜的《汪洋中的一条船》。其中,代表作就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:《童年》、《在人间》、《我的大学》。
1、自传是传记的一种。传记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为主。自传则是以记述自己的生平事迹为主。自传体作文是传记的简要形式-小传的一种。一般用第一人称,也有用第三人称的。古人著书后常作自序,有的也属自传。 2、示例 自传是应用写作中一种较常见的应用文体。如司马迁的《史记·太史公自序》即具有自传性质。王充的《论衡·自纪篇》、江淹的《自序论》或者陶渊明的《五柳先生传》等均为自传。 古代和中世纪少有自传文学存在(虽然有少数例外),直到15世纪,这种形式才开始出现。自传作品***用多种形式,从生前不必然要出版的私密写作(包括信件、日记、札记、回忆录、忆往),到正式的自传。这种体裁的杰出范例有圣奥古斯丁的《忏悔录》、纳巴科夫的《回忆录》(1951)等。还有台湾名人郑丰喜的《汪洋中的一条船》。其中,代表作就是高尔基的自传三部曲:《童年》、《在人间》、《我的大学》。 3、要点 ①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讲,自传体作文是以写人为主的文章。只不过这个人物是自己,写人的手法在此都可以应用。但是,怎样把自传体作文写好,却不象写人那样简单。 ②自传还有向别人明确传递出自己的外貌特征,使人读后留有印象,甚至一见到你本人就能根据你自传中的描写认出你。这也需要运用外貌描写的技巧,把自己写好,写活。
就叫传记,一般由他人记述,亦有自述生平者,称"自传"。
传记大体分两大类:一类是以记述翔实史事为主的史传或一般纪传文字;另一类属文学范围,传记作者在记述传主事迹过程中,可能会渗透自己的某些情感、想象或者推断,但和小说不同,传记一般不虚构,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。
有哪些著名的历史学家?
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线,其中一个因素是历史学家的贡献。我国从古至今,出现了很多著名历史学家,在以前的回答中做过简要介绍。我的大学时代曾听过或选修过一些历史学家课,听过北大历史系邓广铭先生的宋史课,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员廖学盛的世界上古史课,选修过北大历史系王永兴先生的隋唐经济史、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王庆成的太平天国史,听过一些历史学家学术报告等等,今天就介绍几位自己熟知的历史学家。
齐世荣(1926-2015),江苏连云港人,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。
曾任北京师范学院(今首都师范大学)历史系讲师、教授、博士生导师。曾任北京师范学院历史系主任、历史研究所所长、北京师范学院院长、首都师范大学校长等职。
主要从事世界现代史和世界通史的教学与研究。主编或共同主编有《20世纪的历史巨变》《世界五千年纪事本末》《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》《绥靖政策研究》《世界通史》《精粹世界史》等。著有和编译有《史料五讲》《世界通史资料选辑·现代部分》《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》,译著有《西方的没落》(合译)等。6卷本的《世界通史》是全国通用教材。
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、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科的创建者、杰出的教育工作者、新中国世界史学科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之一。
注:北京师院历史系79级的开学第一周,齐先生讲了如何学好历史一课,他讲课时的神态语气至今记忆犹新,没有讲稿,但记下的笔记指导了自己四年的大学学习,也指导了以后近40年的历史学习。毕业后几次大的同学聚会,齐先生都应邀参加,介绍学校的发展史,对同学们寄予希望。记得30多年后一次与齐先生见面,还曾被“训诫”一次:什么时候都不能给首师大丢脸。恩师已去,教诲还在。
宁可(1928—2014),湖南浏阳人,1947年入北京大学历史系学习。
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。曾任北京师范学院(现首都师范大学)教授、博导,从事中国历史、史学理论、敦煌学、中国古代经济史、隋唐五代史的教学与研究工作。著有《宁可史学论集》《敦煌社邑文书辑校》等,主编和参加主编《中国经济发展史》《隋唐五代经济史》《中华五千年纪事本末》《中华文化通志》《敦煌学大辞典》《英藏敦煌文献(汉文非佛经部分)》等。
注:宁先生很受历史系学生的崇拜,他当时在史学界已大名鼎鼎,选修过他的史学概论课,对象主要为77、78和79级学生,也有很多外系学生,200人左右的阶梯教室每次都挤得满满的。讲课时,他的两副眼镜随时轮换,看讲稿时一副,看学生时一副。看学生时重点讲他的个人看法和观点,包括他的治学和[_a***_]经历。《史学概论》的笔记已保存了40年,他讲的史学家要有良知、有史德、有史识、有社会责任,研究要有根据,凭史料说话,去掉虚饰、去掉掩盖、去掉***等话至今犹响在耳。
王永兴(1914—2008),辽宁省昌图县人。1934年至1943年就读于清华大学、西南联大中文系、历史系和北大文科研究所史学部。
曾在西南联大历史系、清华大学历史系、山西省教育学院、北大历史学系任教,北大历史学系教授。出版有《隋唐五代经济史料汇编校注》(第一编上下)、《唐代前期西北军事研究》《唐代前期军事史略论稿》《唐代后期军事史略论稿》《唐勾检制研究》《陈门问学丛稿》《敦煌经济文书导论》等专著。
注:选修过王先生的隋唐经济史课,他讲课没有讲稿,每次从北大来师院上课,讲台上放着夹着纸条的几本书,讲课时需要引用史料时,就把书翻到一个纸条页面,或看一下,或念一段,或抄几句,然后展开讲。纸条页都翻过了,课也讲完了。讲课时经常会讲到陈寅恪如何治学,对寅恪老充满敬意。考试是写一篇隋唐经济史方面的论文,一位同学没有精力写,就用《资治通鉴》中有关突厥史料的10几页摘抄顶替,成绩为良,大喜,同学们议论得出结论:先生重视学生读原著,重视史料收集。
限于篇幅,廖学盛、邓广铭、王庆成等历史学家这里就不展开介绍了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札记的范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札记的范文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